“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”,这句话有两个层次的理解:1. 专业和非专业在某种程度上有区别,但在根本上没有区别 2. 这个世界不是一个“精密”运行的仪器,难以观测它的“状态”,也无法根据观测做出准确预测,很多数据、分析只是当前复杂世界呈现出来的被观察的一个侧面的结果,而不是被观察到的原因,从结果往回推自然只有一条路。
对的时候总是对的,错的时候总是错的,不过是颠倒因果。同一个事情不同的人也会看到不同的结果,放在日常的社会热点事件如此,其他事情亦是如此,不过是熟悉不熟悉。
世界因其“巨大”和“草台”而让人觉得有趣。如果你有克制不住的焦虑,不如放眼自己的日常生活,做点小事情。眼不见心不烦。
没遇到这种情况,不过 iOS 在系统登录的 outlook 账户经常会掉授权,需要重新登录,这是一个自宇宙诞生起存在的问题,无法解决,如果遇到刷不出新邮件的话,可以去系统设置里面看看是否需要重新登录了。
第一条就是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,去年 A 股快跌倒谷底的时候清仓,后面一整年没有做,清仓的票至少涨了 2-3 倍,没有赚到钱,有会后悔吗?有一点点。后悔自己的决定吗?一点也不。
莫名其妙赚到钱的人,必定会莫名其妙的全部输掉,一旦跟钱沾边,人就容易一叶障目,异想天开。
人不仅要靠个人的奋斗,还要看历史的行程,这就是超出个人预知范围的变迁,有些工作打算长久认真干的,结果没几年就不干了,有些工作觉得随便弄弄的,结果一做十多年。
不要在自己郁闷的时候“后悔”,人在空虚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抓住一切来填补,包括被美化粉饰的回忆,也许你确实因为某件事情而感到耿耿于怀,但此刻再次想起它,无疑因为当下的处境而生成一份不自觉地美好滤镜,现实的无情就在于如果还有再来一次的机会,困难将以另一种面貌打击你。
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,虽然是暂时的,但是身处其中的时候也不可能轻易地略过,所以对于你的感慨需要被倾听,而无需褒贬。
大模型现阶段本质上还是中心化,任何有用/好用的模型个人都是很难训练 or 部署的,未来可预见的时间内这依然是一项重资本投入的事情,在源头的大模型供给上很难做到去中心化。
DeepSeek 把相关的技术开源了,但并不是把训练模型需要的投入取消了,或者免费赠送了,你使用的是依然是 DeepSeek 提供的预训练好的模型,而有能力使用 DeepSeek 的技术的依然是头部的老玩家,个人用户能够部署的依然是蒸馏之后的小模型,有用吗?有点用,但大伙儿真正觉得牛逼的依然是那个满血的模型,而不是那些 toy-level 或者差不多的模型。
其次,本地部署模型似乎可以规避一部分审查和数据的泄露,但大模型的审查可以包含在模型的训练中,对于有期望应用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公司来说,自行部署可以规避很多商业风险,对于个人用户来说,门槛依然很高,畅想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 AI assistant 的美好未来离得还很遥远。
把安装记录清空,把所有残留文件删光,重新安装总算没问题了,估计是检测到有旧版本残留记录,就错误的执行了卸载任务。
因为安装失败,导致无法正常卸载,动了点小手段,才成功。
1. 如果只抛一次硬币,那么正面朝上的频率要么 0 ,要么 1 ,但不会是 0.5.
2. 如果本金 1w 块,每次押注 1000 块,50%概率赢 1000 ,50%概率输 1000 ,那么只要不停地下注,是否最终本金依然是 1w 块呢,实际上有不小的概率会输光,并不是概率有问题,而是没有本金的时候游戏就结束了。坏事好像经常发生,是因为坏事往往没有翻盘的机会。
很正常,更新不特定的可能会让没有正规 MFI 认证的数据线用不了,还是要保留一两根官方线。非认证的线可能会识别困难,导致慢速充电。
是唯物主义,还是实用主义,亦或者是不可知论,很多人其实自己也没搞清楚。日光下很少新鲜事情,问题不是说教得来的,很多摇摆、困惑从当下层面上说是生存境遇导致的,从认识上说是了解的不够,今人的事情古人也遇到、想到,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体悟不深。
唯物、宗教、功利主义等等,大都有被不同程度的误解。
Here’s a summary of the tools available for interaction:
| **Tool** | **Description** | **Usage** |
|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
| **bio** | Stores user-specific preferences or details for future reference. | Used to remember information like preferences, tools, or ongoing tasks. |
| **dalle** | Generates images based on text prompts with OpenAI's DALL·E model. | Example: "Generate an image of a futuristic city skyline at night." |
| **python** | Executes Python code for calculations, data analysis, or processing. | Used for calculations, graphs, and file processing tasks requiring Python code. |
| **guardian_tool** | Provides official content policies related to voting, election, and U.S.-based voter procedures. | Example: "What are the early voting deadlines for the upcoming election?" |
| **canmore** | Allows creation, editing, commenting, and updating of text or code documents within the workspace. | Used for collaborative editing, updates, or feedback on text-based or code documents. |
| **web** | Fetches real-time data from the web for local, niche, or up-to-date information. | Example: "Find the latest news on Rust programming trends." |
好像增加了几个工具
GitHub 的问题,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这个推荐烂完了,不管怎么设置显示的都是过时几周甚至几个月的内容。
我的首页甚至只有 4 条 xxx 创建了 repo 的 800 年前的消息。🤣
编译器?编辑器?
兰州拉面馆里点肥肠,让人非常挠头了。
客户端的高级功能就是通过 mitm 解包请求,然后过滤,注定是会拖慢访问的,如果不用高级功能那用浏览器的 blocker 完全足够。
有用,医保政策,包括社保政策是越早享受越好,待遇在逐级降低。农村合作医疗是难得的能落实到农民头上的好事。
@
lambdaq 点右边三个点,看 compare changes ,这个功能跟本地的 reflog 有点类似,不过似乎不会保留全部的记录,有时间限制。
如果使用 hugo 等静态博客系统,一种折中的方案是本地编译后把 public 文件夹内的产物上传到 GitHub 即可,这个 public 默认不会包括 drafts 。
公开仓库的 force push 没用,GitHub 有 activity (看网页的右侧边栏),我觉得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这个功能,你的每一次最近操作都会存档。
如果真的不小心推送了敏感信息,应该联系 GitHub 客服处理,不要觉得重置了 commit history 就万事大吉了,GitHub 不止是 git 。
如果你用 iPhone ,那么我可以推荐你用“报时喵”,落格作者开发的。可以设置定点报时,自定义声音和时间。
@
Gears 确实可以用👍,记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url-scheme 被取消了。
支付宝直接调用付款码和扫码要更快,当然内部的广告也确实多,花里胡哨的,微信如果是直接调用扫码打开要慢一点,更重要的是 iOS 上微信的付款码没有 url-scheme 可以用。
微信的钱包入口也藏的比较深,用不到的时候可以说简洁,用到的时候要来回点很多次,非常麻烦,我微信基本只有转账红包,不向里面转钱也不转出,基本内循环了。支付宝只要不进小程序看广告,心情就不会变差。
不得不说有时候就差那么一点点体验,就跟公交地铁扫码还是 nfc 一样,一点点延迟带来的负面体验让人难受。